要探索20世纪的香港殖民地历史,北区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。北区位于新界北部,在1960和70年代是英属香港的防御要地。当年的香港完全是另一番景象:美苏冷战已经打响,新界租借即将结束,香港受骚乱、间谍战和恐怖主义的威胁,面临重大的安全问题,北部边境一带更是冲突频繁。对于那时的公务员和警务员来说,被派去偏远的北区不是惩罚或者降级,而是职业训练及发展中的重要经历。
北区内大大小小的行政楼、住宅楼和军营,都是那段动乱时期的见证。当中有些已被修复改造,用作其他用途,有些则摇摇欲坠,被人们遗忘。今日,历史迷们可以搭乘香港四通八达的公交系统,轻松到达这些遗迹。
想要走访港英时代殖民建筑的游客可以将粉岭作为第一站。在以前,粉岭算是北区的大市镇,而联和墟曾是镇上的一个重要市场(新建的联和墟街市及熟食中心位于和满街,不要搞混),吸引了全区的农户来这里经营。市场带有1950年代经典的装饰艺术外观,在该时期港英政府建造的公共设施中属典型。不远处,你会看见走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前粉岭裁判法院,该建筑现已改建为香港青年协会领袖学院,你可以预约导览团,或跟着手机app参观,了解当年法庭的运作。
虽然如今从中环出发乘港铁约40分钟即可到达粉岭,但早在1960年代,从北区前哨站到市中心要花上一天的时间。一位曾于1960年代住在粉岭的居民回忆道:“当年去沙田就得差不多两个小时。今天沙头角公路的那个位置,以前有条小铁路,我们会去乘坐。” 该居民的丈夫曾是一名在港的英国警官。当年,公务员和警察家庭都住在由港英政府设计的房屋中,按等级分配,衔位最高的长官们住的自然是最好、最大的房子。
曾经的沙头角支线早已不在,但在沙头角公路旁,仍能看见一个火车站。从这里往南走几百米,就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围军营。此地的英文旧名为“Gallipoli Lines”,在1960年代曾有英国部队驻扎,当中还包括了一个廓尔喀雇佣兵团。如今,虽然营房不再向公众开放,但游客们还是可以爬上路口的阶梯,登高望见港英时期留下了的营房建筑,旁边还有旧军营的一面褪了色的绿墙,墙体上布满了榕树的根茎。
在北区,你还能找到香港两座最壮观、保存最完好的殖民时期住宅楼。港督粉岭别墅是一幢建于1934年的两层楼豪宅,结合了美术工艺及西班牙布道院两种建筑风格,当年花费了港币$14万兴建。这间别墅其实是殖民时期香港总督的夏日度假庄园,但其奢华而高雅的外观看上去着实像是一个好莱坞大亨的住所。此外,别墅还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: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的秘密外交谈判就是在这里展开的。别墅是一栋受保护的历史建筑,不向公众开放,但如果去毗邻的香港哥尔夫球会,可以在高尔夫球场上漫步时一睹其尊容。
从港铁上水站下车步行,能到达另一栋殖民时期建造的豪华庄园 —— 爱园别墅,最初是为怡和洋行的老总们而建的。如今,一栋栋兴建中的豪华住宅楼在周围拔地而起,将为新一代的香港人提供舒适体面的生活,而爱园作为一个迅速消失时代的缩影,愈发弥足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