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te preferences

Go to the site of your registered location to view more offers?

九龙城的历史古迹

LUXE City Guides
  • 内文由 LUXE City Guides 提供; 图片由 Nicolas Petit 提供

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迅猛发展,香港的历史风貌大多已被繁华街道和高楼大厦所取代,但其实城中仍有众多历史古迹被保存了下来,待你去发现。而九龙城是你追溯香港历史、体验怀旧氛围的绝佳去处。

石屋家园

石屋家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这些位于联合道上的传统中式农舍被荒废多年,且一度被围栏封住,路过的人们几乎没注意到它们的存在。然而经过政府重建,这里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家特色冰室和一间小型博物馆,向在地人和游客们介绍周边地区的历史。

 

石屋家园由非盈利组织永光邻舍关怀服务队营运,其总干事巫佩怡儿时就在附近上学,如今还记得这一带曾有的住宅楼、商店、小工厂,甚至一家电影制片厂。“村里头住的都是基层人民。”她如此回忆道。当村子在2001年被清拆重建时,这排石屋幸存了下来。

如今,石屋家园的怀旧冰室有一个绿叶繁茂的露台,深受街坊群众的喜爱。在露台上还可以看到街对面的另一个重要历史遗迹:侯王庙。它建于1730年,供奉的是南宋国舅杨亮节。南宋末年,皇兄弟赵昰、赵昺为躲避元军追杀南逃香港,就是由杨亮节护送的。

九龙寨城公园

与香港一些著名的庙宇不同,侯王庙中游人不多,因此不妨借此机会仔细欣赏其绚丽多彩的檐壁、独特的人字形屋顶,以及铁香炉、书法石刻等文物。

 

清朝末年,皇兵们经常会来这里敬拜侯王,因为他们驻扎的军事哨所就在几百米外,也就是今日的九龙寨城公园。这座被围墙包围的寨城建于1840年代,一度是清朝士兵及其家属的住所。1898年清政府将新界租借给英国,英军随后占领了寨城周边的地区,却没有控制接管寨城本身。

由此,九龙寨城成为了一个奇怪的“三不管”地带,来自社会底层的移民纷纷涌入寨城内,搭建起大批非法楼宇,形成一个高耸入云的城中城。寨城内一度有4万多居民,无牌牙医、无照作坊、毒枭罪犯,以及密集狭窄的街道和肮脏潮湿的环境,使得这里臭名昭著。在1993年,寨城终于被拆除,原址上建起了美丽的公园,只有位于寨城最中心的清代老衙门被保留了下来。

 

九龙寨城公园的不远处有一个更古老的围村。位于启德河畔的衙前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,村庄如今正在改建,日后将成为公寓住宅区,但村中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,如老村门、部分石屋和天后庙,都将保存。如果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到访,你还会看见村民的后代们回到衙前围庆祝天后诞,一片欢腾热闹的景象。

 

九龙城源远流长的历史,可追溯到南宋末年。相传年仅八岁的南宋末代皇帝赵昰和他的弟弟赵昺为逃避元军追杀,曾躲藏于九龙城的山丘上,在这里俯瞰周边的稻田和村庄。当时,赵昰看到周围有八座山峰,即八龙,而他自己就是第九条龙,故将此地命名为“九龙”。赵昰死后,当地村民在他避难的山丘上取了一块巨石,将其做成了名为“宋王台”的纪念碑。现今,这块石碑便坐落于宋王台花园内。

 

宋王台附近就是启德机场旧址,它曾是香港的旧机场,于1925年建成,1997年开出最后一架航班,70多年来一直联系香港与世界。以前空调还未普及时,学生们会来机场,在有温控的出境大厅里坐下自习。很多市民也喜欢在屋顶露台看飞机起飞降落。

 

如今,启德重获新生,即将成为一个大型住宅、商业和娱乐区。启德邮轮码头已向公众开放,启德河的修复工程也正在进行中,改造后将成为风景秀美的河边走廊和绿地。九龙城的前世今生就这样完美融会,交织出一个崭新的未来。


更多推荐

{{post.type}}

{{post.title}}

{{post.date}}

本服务使用cookies及其他工具帮助区分您与本服务的其他用户。这有助于改善本服务,并为您提供更佳的体验。当您继续使用本服务(或其任何部分)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放置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有关cookies的详情。